副食品-月齡

2008010815:59

當寶寶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,就代表著原本只喝ㄋㄟㄋㄟ的寶寶,也能開始嘗試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囉!不過,這不表示寶寶一下子就能吃大人世界的所有食物,食物的種類、烹調的方式會隨著月齡不同而有所改變,餵食的方式和技巧也得小心謹慎!因此,本文以月齡來區分,邀請小兒科醫師和營養師給予專業見解,教您如何帶領寶寶嘗試營養滿分的副食品!


什麼是副食品?
雖然寶寶以喝ㄋㄟㄋㄟ為主,但是當寶寶成長到一定時間時,身體的發育機制就開始需要其他食物的營養。因此,這些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,便稱為「副食品」。在日本,寶寶從吃第一口副食品開始,亦即是離乳的開始,所以副食品又稱為"離乳食"。

如何觀察寶寶想吃副食品?
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表示,通常寶寶在4到6個月大時,因為胰臟功能已趨於成熟,這時候寶寶的體重也達到約出生體重的兩倍(約六~七公斤),單靠奶水的營養已不敷寶寶的成長所需,所以寶寶會開始有厭奶的情形產生。

因此,當媽咪要餵寶寶喝ㄋㄟㄋㄟ時,如果發現寶寶會想把頭歪向一邊、不太肯喝奶,或是嘴唇緊閉、想推開奶瓶的情形,媽咪不用太緊張而強迫寶寶喝奶,因為這些狀況表示寶寶可能想開始吃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囉!

除上述情形之外,有些寶寶的月齡未滿6個月,但已開始長牙,自己也坐得穩,大人用餐時,寶寶在一邊看得口水直流,小手想去抓食物,這些也是寶寶想開始嘗試副食品的訊號!

方旭彬醫師表示,當寶寶可以坐得穩、長牙齒之後,就表示胃腸消化功能和吞嚥功能已更加成熟,加上6~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的關鍵期,這段期間正是寶寶練習接觸成人飲食的好時機!

不過,每位寶寶接受副食品的時間和種類都不太一樣,得視寶寶的健康狀態決定。國泰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沈仲敏強調,若寶寶的家人有過敏體質或寶寶本身已有明顯的過敏體質(譬如媽媽餵奶前有吃海鮮,寶寶喝了母奶會全身起紅疹),就得延後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,或是延後嘗試部份副食品的種類,譬如雞蛋、海鮮等容易致敏的食物。

醫師的小叮嚀
假使寶寶有以下情形,可能就是寶寶開始想嘗試副食品囉!
☆ 寶寶自己可以坐得穩。
☆ 餵奶時,寶寶的頭會撇開或嘴巴緊閉不想吃。
☆ 寶寶的牙齒長出來了。
☆ 寶寶的吐舌頭反射消失,可以吞嚥食物。
☆ 寶寶有咀嚼能力。
☆ 寶寶可以用手抓食物,還有想送到嘴巴裡的動作。

副食品添加的順序 液狀->糊狀->泥狀->碎丁->塊狀
先從液體食物開始
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政玲表示,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尚未發育完全,加上從完全喝奶的狀態要開始進入吃非奶纇的食物,假使一下子就給予寶寶固體狀的食物,可能會造成寶寶吞嚥不及、哽塞的意外。因此得先從液狀食物開始嘗試,譬如果汁、菜湯開始,進而到調製米糊、麥糊、果泥、薯泥、菜泥,再慢慢進到碎麵條、乾米飯的固體食物階段。

每次先試一種食物,5~7天後再換另一種。
營養師鍾政玲強調,餵寶寶吃副食品的時候,應以少量漸進為原則,每種食物最好能持續讓寶寶吃5~7天左右,媽咪也能藉機觀察寶寶會不會討厭這種味道?吃得時候是開心滿足?還是把頭別開?還是吃下去又會吐出來?

待觀察寶寶的喜愛程度和了解排便是否正常之後,再換另一種食物。因為每種食材的特性均不同,假使一時讓寶寶吃下多種副食品,反而會很難觀察寶寶的腸胃對食物的反應是否正常。

保持食物原味,不需添加調味品。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表示,因為寶寶的味蕾尚未接觸過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味道,因此,對於各種味道都感到相當好奇,媽咪應盡量讓寶寶多嘗試食物的原味。假使添加過多調味品,雖然在餵食的過程中,媽咪可能會覺得寶寶仍就吃得很開心,甚至更愛吃,不過,時間一久,寶寶的口味愈來愈重,副食品的調味料也得愈放愈多,恐怕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呢!

營養師的小叮嚀
Q:寶寶吃下去又吐出?
A:不要強迫繼續餵食。
假使媽咪發現,將固體食物拿近寶寶嘴巴時,寶寶會發出很高興的聲音。但有時看寶寶高興的表情,以為寶寶應該會把東西吃進去,但是寶寶卻又拒絕不想吃,或甚至將東西從嘴巴裡推出或吐出,有時還會突然大哭。

有些媽咪或保母會強迫把食物硬塞入寶寶嘴巴裡,這是非常不建議的作法!因為寶寶也有情緒不好或食慾不佳的時候,不管在任何情況下,千萬不要強迫寶寶進食,應等待下一次的副食品餵食時間再嘗試看看!

營養師的小叮嚀
餵食副食品的基本原則
1. 由少量(一茶匙)開始試吃。
2. 每嘗試一種新食物時,若3~5天後沒有出現腹瀉、嘔吐、出疹或皮膚泛紅的症狀,就可以繼續吃下一種食物。反之,則需立即就醫,確定病情。
3. 餵食副食品時,儘量盛裝於碗或杯內,以湯匙餵食,讓寶寶可以儘快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。
4. 建議媽咪詳細記錄寶寶每天所吃的副食品種類及量的多寡,以作為了解寶寶健康狀態的依據。

不同時期的副食品建議
4~6個月的副食品建議
◎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:米糊、米湯、麥糊、各種果汁、菜湯。
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:一天1~2次。

五穀根莖類:米糊、米湯、麥糊
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鍾政玲表示,4~6個月的寶寶可以先從米粉、麥粉、稀釋果汁、菜湯開始嘗試。

沖泡米糊、麥糊的方式,除了可以將市售的米粉、麥粉以開水直接沖泡;也可以將米粉和奶水混合餵食。剛開始先讓寶寶嘗試吃一小匙,如果寶寶喜歡吃、不會有排斥的感覺,則可以視狀況增加米糊量。假使寶寶可順利吃完一小碗米糊(約30公克),則可減少一次的母乳或配方奶餵食。

營養師的小叮嚀
米粉與麥粉,最好先嘗試米粉。
因為麥粉中的麥麩成份容易讓寶寶產生過敏反應,所以五穀根莖類的副食品最好先由米粉開始,待寶寶無不良反應時,再添加其他的五穀根莖類食品;此外,蛋白質也是極易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,必須要等寶寶7、8個月大時才能給予蛋黃,而全蛋則要等到寶寶約10~12個月大後才可嘗試。

醫師的小叮嚀
請以湯匙餵食副食品
建議媽咪以湯匙方式餵寶寶吃副食品,藉此訓練寶寶的吞嚥能力與咀嚼能力,對寶寶未來說話、進食動作的順暢都有助益,同時培養日後成人的飲食方式。

另外,在餵食副食品的階段中,媽咪可以準備幾種不同形狀及顏色的湯匙當作玩具給寶寶玩,也可讓寶寶試著握握湯匙,幫助寶寶習慣對湯匙的接觸。

蔬菜類:菜湯(汁)
將新鮮的蔬菜洗淨切碎,投入鍋內加水煮沸;煮開約三分鐘後,再取出菜湯(汁)冷卻即可。

水果類:果汁
☆ 柳丁、橘子類:將其切片後,用湯匙壓成汁。
☆ 番茄、葡萄類:先將其置於碗內以熱水浸泡兩分鐘再取出、去皮,用乾淨的紗布包起後,用湯匙擠壓出汁。
☆ 西瓜、香瓜類:將瓜肉挖出、置於碗內後,再用湯匙擠壓出汁。

製作好的果汁必須先稀釋再給寶寶食用,比例約 1:1或1:2。譬如二茶匙的柳橙汁,可加二湯匙的開水稀釋。在調製果汁時,建議以新鮮、多汁的時令水果為主。重點是果汁不需再額外加糖!蘋果汁、蕃茄汁、西瓜汁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需注意的是,市售果汁並不適合給寶寶飲用!因為市售果汁並非100%現搾果汁,成份多為碳水化合物,寶寶喝了反而會引起腹瀉、脹氣、蛀牙等狀況。

7~9個月的副食品建議
◎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:可開始嘗試糊狀、泥狀的食物。譬如稀飯、麵條、土司麵包,及蛋白質來源的蛋豆魚肉類。
◎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:1天2次。

五穀根莖類:
薄粥:米和水的比例約1:10,以小火慢慢煮爛。

土司麵包、饅頭:
☆ 吃法1:因為這個時期恰好是長牙期,所以可以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烤過,讓寶寶自己拿著吃。
☆ 吃法2:將土司麵包或饅頭的硬皮去掉,撕碎後泡入奶水內,用小湯匙餵食。

蔬菜類:菜泥
可選擇葉子部份如菠菜、蕃薯葉,或是根莖類如南瓜、胡蘿蔔等洗淨切片,放入鍋內加少量煮熟,再用湯匙壓碎成泥狀。

水果類:果泥
以新鮮水果(最好是熟軟、纖維少'、肉多的水果、如木瓜、香蕉、蘋果等)洗淨去皮,再用湯匙將果肉碾碎成泥即可。

魚肉蛋豆類:
魚泥:取成人正餐所吃的魚,挑取調味料沒滲入的內層,用湯匙刮下搗成泥。
肉泥:將里肌肉用湯匙刮成泥狀再煮熟,或是請肉販代為絞細兩次以上即可。
蛋黃泥:將蛋煮熟後取出蛋黃,再壓碎並加入少量開水調成泥狀即可。
豆腐泥:將豆腐用開水煮熟或蒸熟後,用湯匙直接挖食即可。
肝泥:
☆ 製法1:將生的豬肝或雞肝,以湯匙刮成泥,再加水或高湯蒸熟。
☆ 製法2:將生的豬肝或雞肝先切成小塊煮熟,再用湯匙壓成泥。

製作寶寶的副食品時,因為份量少又得講究新鮮度,建議媽咪可以多利用全家人常吃的菜來製作副食品。此外,因為寶寶的腸胃仍相當脆弱,假使利用高湯來烹煮副食品,建議先撈起高湯上層的油脂,才不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!

營養師的小叮嚀
過敏寶寶要吃全熟的副食品
家有過敏寶寶請注意!媽咪應將所有食物煮成全熟(例如:蛋要全熟,不可以是半熟),烹煮蔬菜湯要煮沸後才可讓寶寶食用。

10~12個月的副食品建議
◎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:碎麵條、軟乾飯、碎菜段、碎肉末、全蛋。
◎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:1天2~3次。

這時候的大寶寶,差不多可以開始吃半固體的食物囉!除了延續之前的菜泥、果泥、肉泥外,煮熟切成碎段的麵條、碎肉末、煮得很熟爛的乾飯(糙米飯)、煮熟切成碎段的蔬菜,也能讓寶寶開始學著吃。

此外,因為蛋白容易致敏,最好先讓寶寶從蛋黃開始嘗試,一開始可先讓寶寶試著吃1/2的煮熟蛋黃,待寶寶一歲之後再嘗試全蛋。營養師鍾政玲建議,如果想讓寶寶嚐點碎肉的味道,媽咪還可在碎肉中添加太白粉,可增加肉類的嫩度,讓寶寶更容易入口。

一歲以後的副食品建議
◎ 此時期可開始嘗試的副食品:成人食物的清淡版。
◎ 每日副食品的建議餐數:1天3~4次。

等寶寶一歲之後,寶寶的腸胃發育趨於完全,也能開始嚐試大人的食物,但是烹調原則仍以清淡為主。

奶類攝取方面,這時候能讓寶寶喝看看鮮奶或優酪乳。雞蛋建議烹調成質地軟嫩的蒸蛋,以方便寶寶食用,但是不建議使用生雞蛋製作沙拉醬給寶寶吃。

需注意的是,玉米粒、爆米花、葡萄乾、花生或堅果類等太小粒的食物仍要避免讓寶寶食用,以防造成寶寶哽塞的危險。

醫師的小叮嚀
寶寶專用餐具 耐摔最重要
因為寶寶的手部協調度較差,不小心就容易失手打破碗盤,因此,所有的餐具最好都使用不易摔破的材質,如:湯匙、叉子,或是有吸盤可固定的盤子、碗、杯子等,都是不錯的訓練工具。但使用較尖銳的工具時(譬如叉子)要小心,不要讓寶寶刮傷自己囉!同時,餐具的品質及耐熱度也須考量,因品質不佳的塑膠餐具很可能會遇熱釋出化學物質,所以媽咪可得仔細選擇,確保寶寶的健康。